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3p露脸普通话对白_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_痉挛高潮喷水AV无码免费

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
信息来源:济南市气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

前 言

《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国发〔2022〕11号)指出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气象事业立业之基立足之本,是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支柱,是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前哨”。做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是保障气象探测资料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和连续性的重要措施,也是有效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关键所在。气象探测设备所获取的气象探测资料用于分析和研究天气以及气候变化,获取准确、及时的气象探测资料,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天气预报、气候分析、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和科学研究等提供重要依据。为了促进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建设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中有关保护气象台站探测环境的各项规定,规范气象观测台站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各类建设活动,为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顺利推进气象探测工作,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资料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和连续性,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主要原则

一、坚持城市规划、建设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实现城市规划、建设和气象事业同步发展。

二、坚持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标准的原则。

三、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改善的原则。

四、坚持经济合理的原则。

第三节 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四、《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五、《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六、《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站》(GB31221-2014)

七、《山东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八、《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九、《山东省气象管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第165号令)

十、《济南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十一、《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二、《长清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

第二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条件

长清区位于济南市西南部,黄河下游东岸,泰山西北麓。地处东经116°30′38"—117°4′14",北纬36°14′37"—36°41′50"。北邻济南市槐荫区,东北接济南市市中区,东临济南市历城区,东南与泰安市岱岳区相连,南与肥城市为邻,西南与平阴县接壤,西与西北濒黄河,隔河与聊城市东阿县和德州市齐河县相望。长清区境自北向南横向逐渐加宽,呈三角形。东西最大跨境50.8公里,南北最大跨境50.3公里,总面积1178.08平方公里。

长清在泰山隆起边缘,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倾斜地势,由东南向西北依次是山区、丘陵、山前平原和黄河洼区,有“八山一洼一平原”之称。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南北大沙河水系,还有玉符河、清水沟等河流。境内土质主要为棕壤土、褐土和沙风土。

第二节 气候条件

长清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节明显,光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春季干旱、风大、回暖快,蒸发量大;夏季湿热、雨量集中,盛行偏南风;秋季天高气爽、气温下降快;冬季干冷,雨雪稀少,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主要气象灾害为暴雨洪涝、干旱、雷电、大风、冰雹、大雾、高(低)温、寒潮等。

气温  年平均气温14.5℃,最冷月出现在1月,月平均气温-0.7℃;极端最低气温-20.5℃,出现在1981年12月6日;最热月出现在7月,月平均气温17.2℃;极端最高气温为41.4℃,出现在2009年6月25日。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669.6毫米,夏季(6-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年最多降水量1051.1毫米,出现在1964年;年最少降水量302.7毫米,出现在1968年;日最大降水量159.2毫米,出现在1991年7月28日。

日照时数  年平均日照时数2332.7小时;1月是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少月,为152.6小时;5月是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多月,为259.6小时。

风  年平均风速3.2米/秒,最多风向为南风(S)。

第三章 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概况与分析

第一节 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概况

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现址位于长清区海棠路6755号马鞍山山顶,东经116°48′,北纬36°31′,海拔高度98.9米。主要承担地面气象要素观测业务。已建有气压、气温、地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能见度、雪深、日照、冻土、天气现象等自动气象探测系统及配套通信传输设施。

第二节 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历史沿革

一、站址变动情况

时间

详细地址

经、纬度

海拔高度

备注

1958.10.10-1963.05.31

长清县城关镇郊外

36°36′N

116°44′E

41.4米

-

1963.06.01-1964.12.31

长清县许寺公社郊外

36°36′N

116°44′E

41.4米

原站址东北方6000米

1965.01.01-1998.12.31

长清县城关镇郊外

36°36′N

116°44′E

41.4米

原站址西南方6000米

1999.01.01-2009.12.31

长清县平安镇农场

36°37′N

116°47′E

45.4米

原站址东北方6000米

2010.01.01-

至今

长清区海棠路6755号

36°31'N

116°48'E

98.9米

原站址南方6000米(现马鞍山山顶)

二、站名变动情况

自有资料记载本站创建立于1958年10月,站名期间共有11次变动。

站  名

时   间

长清县气候站

1958年10月-1960年4月

长清县气候服务站

1960年5月-1965年12月

长清县气象服务站

1966年1月-1971年6月

长清县革命委员会气象站

1971年7月-1979年12月

长清县气象站

1980年1月-1981年7月

长清县气象局

1981年8月-2002年12月

长清区气象局

2003年1月-2006年12月

长清国家一般站二级站

2007年1月-2008年12月

长清国家一般气象站

2009年1月-2018年12月

长清国家气象观测站

2019年1月-2022年12月

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

2023年1月1日至今

第三节 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现状分析

一、代表性分析

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所在地域为城区山顶,周围以山林绿地为主,观测站东北方向有湖泊,观测场海拔高度为98.9米,观测场土质是粘土,与长清区的地质地貌一致,四周视野开阔,气流畅通,附近无工矿、烟囱及高大建筑物影响,地势较高,四周障碍物的影子不会投射到日照观测仪器上,观测场四周土地使用情况基本符合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标准,观测数据与资料能够真实反映长清区的平均气象状况,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准确性分析

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大小为25×25平方米,环境基本达标,布局标准,设备合格。观测场位于山顶,四周目前有成排的松柏树,气流畅通,没有对气象探测资料准确性有影响的锅炉、废水、废气、垃圾场等干扰源或者其他源体。

三、连续性分析

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自1958年正式建站至今,建站历史超过60年,积累了非常宝贵的气象探测资料。

第四节 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周边用地规划情况

从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现址所处位置分析,观测场位于长清大学园片区,由长清历年风向玫瑰图看出,最多风向为南(S)。为保证气象探测资料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其周边障碍物必须符合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标准。

按照长清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所在的区域以山林绿地为主。

第五节 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周边建筑物控制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气象观测站周边探测环境必须符合相关标准,气象探测资料才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和连续性。视距气象观测站观测场距离的不同,对地表物体的高度、宽度有不同的控制要求。

第四章 规划内容

第一节 规划目标

一、规划年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GB31221-2014),国家基本气象站站址应至少保持30年稳定不变。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以外四周向外延伸的距离为1000米。

三、规划目标

该专项规划通过审批后,相关控制要求纳入详细规划,确保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周边障碍物满足气象探测要求,气象探测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第二节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和标准

一、气象探测环境的定义

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二、气象探测环境的总体要求

气象探测环境要求长期稳定,具有良好的区域代表性。

(一)禁止侵占、损毁、擅自移动气象设施或侵占气象设施用地;

(二)禁止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种植生长高度不符合要求的作物、树木;

(三)禁止设置影响气象探测设施工作效能和使用功能的高频电磁辐射装置以及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

(四)禁止在气象探测站点四周设置有致使气象要素发生异常变化的干扰源;

(五)禁止在气象设施周边进行危及气象设施安全的爆破、钻探、采石、取土等活动;

(六)禁止修建高度不符合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距离不符合要求的公路、铁路、水塘等;

(七)禁止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其他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

三、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探测环境保护要求

(一)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为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以外四周向外延伸的距离为1000米。

对观测场以外高于观测场地平面1米以上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作物等障碍物进行严格控制。

(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标准

⒈障碍物高出观测场地平面以上部分的高度与该高度点在观测场地平面的投影点至观测场围栏最近点之间的距离之比小于十分之一,且障碍物与观测场围栏最近距离不小于50米;

2.禁止在观测场周边50米范围内种植生长高度超过观测场地平面1米的树木和作物等;

3.在日出、日落方向内(本站日出方向为60.3°至119.7°、日落方向为240.3°至299.7°,此范围不受保护区限制),障碍物遮挡仰角不大于5°;

4.观测场围栏与铁路路基最小距离>200米,与公路路基最小距离>50米,与人工建造的水体最小距离>100米,垃圾场、排污口等其他影响源最小距离>500米;

5.观测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90°范围内5000米、其他风向2000米,在此范围内不应规划矿区,不应建设易产生烟幕等污染大气的设施;

6.在观测场1000米范围内不应实施爆破、钻探、采石、挖沙、取土等危及地面气象观测场安全的活动,确需开展的应提前征求市气象主管机构的意见。

第五章 规划实施

一、部门职责

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长清区政府领导下,负责管理辖区内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落实国土空间规划要求,衔接做好气象设施选址建设。

公安部门发现或接到通报有侵占、损毁、擅自移动气象设施或侵占气象设施用地或对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危害气象探测环境活动的,应依法查处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项目审批等工作中涉及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的,应充分征求气象主管部门意见,并协助气象主管机构开展气象站选址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在审查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大中型工程及重要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时,应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方案、气象主管机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和国家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进行审查,对危及气象探测环境的活动,责令其停工整改。

园林和林业绿化部门在编制实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森林、公园绿化的规划、建设时,事先书面征得长清区气象主管机构同意,未经同意,不得编制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在依法设置的气象探测无线电台站设施受到有害干扰时,组织查找并排除有害干扰。

其他部门在实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或其他影响气象探测环境的活动时,应以本规划为依据,事先书面征得长清区气象主管机构同意,未经同意,不得实施;如已影响气象探测环境时,应立即进行停工整改。

二、规划实施

(一)规划控制要求。本规划应遵循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其主要内容应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须经过市气象主管机构审核同意后,报原规划审批机关批准。

(二)项目建设要求。本规划确定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在项目立项、规划许可、环境影响评价等环节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

(三)部门合作协调。为使本规划能顺利实施,长清区各职能部门要加强与气象主管机构合作和协调,共同推进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探测环境保护的规范化建设。

(四)落实保护责任。区政府应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纳入重大事项督察范围,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与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相结合,做到有错必纠、有责必追。各部门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确保气象探测环境良好发展。

(五)扩大宣传教育。开展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和警示宣传教育,增强单位和公众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法制观念,提高单位领导干部和公众的保护意识,形成自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良好氛围。

附图1

长清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

以长清区最新国土空间分区规划为准。

附图2

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全景图

附图3

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及标准

附图4

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周边区域现状图

附图5

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四周障碍物遮蔽仰角现状图

 

障碍物仰角(单位:度)

方位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角度


0.1

0.1

0.8

1.6

2.5

2.0

2.0

3.0

3.7

2.7

3.0

1.6

0.7

2.4

2.1

4.4

3.7

方位

180

190

200

210

220

230

240

250

260

270

280

290

300

310

320

330

340

350

角度

2.3

2.0

5.4

3.3

3.1

2.1

4.9

4.8

3.8

4.2

3.9

4.9

2.8

3.1

3.4

3.8

2.7

0.5

附图6

长清国家基本气象站风向玫瑰图

 

风向玫瑰图(1991-2020年)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