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济南职业教育努力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立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一体两翼”为重点,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改革,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不断完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我市获评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2021年、2023年两次被省政府评为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市。教育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先后调研济南职业教育,《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报道我市产教融合的经验做法,省委《今日信息》刊发我市校企联合育人的经验做法,职业教育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一)夯实发展基础,持续推进学校办学能力提升。一是扎实开展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全市30所独立设置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达到100%。二是积极推进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和特色化专业建设,8所中职学校被评为高水平学校,23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化专业。三是春季高考上线人数明显增加,2024市职教本科上线人数首次过千,共计1069人,比2023年增加282人,增长37.8%。
(二)加强内涵建设,职业教育吸引力大幅提升。一是成功举办了济南市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集中展示活动,全面展示了我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成果,现场接待观众累计突破1万人次,中央人民政府网站等10余家省级以上媒体进行了报道。二是开展“能工巧匠进校园”活动,共组织能工巧匠、企业家进校园活动101次,邀请国家级能工巧匠4人、省级能工巧匠27人、著名企业家67人,让更多的学生走近工匠大师、传承工匠精神。三是社会认可度大幅提升,新增9所中职学校65个专业开展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2所中职学校2个专业开展“3+4”贯通培养。全市共有9所学校开展职普融通办学,建有80个职业教育体验中心面向社会无偿开放。2024年,全市超过500分的学生有245名被中等职业学校录取,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人数较往年有显著提升,社会各界对济南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大幅提高。
(三)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推进“两翼”创新发展。一是探索建立省会经济圈产教联合体,组织淄博、东营、泰安、滨州、德州、聊城市等建设首批7个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和7个技术攻关平台,开创共同发展新格局。二是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培育产教融合项目150个,参与现代学徒制、1+X证书试点学生达到8.6万人。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达到49个,占全省的23.2%,数量位居全省首位。三是做好产教联合体建设,牵头组建16个产教融合共同体、8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其中,济南职业学院牵头组建的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入围教育部市域产教联合体,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牵头组建的7个产教联合体入围省级产教联合体,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下一步主要是在强化内涵建设和产教融合方面持续用力。一是强化内涵建设。加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和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优化“3+2”“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体系。实施教学提质升级专项行动,组织和承办国家、省级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办学质量水平。深化职普融通,加强创新能力培养,讲好职教故事,提升职业院校吸引力。二是深化产教融合。运作好省会经济圈产教联合体,共同组建一批产业学院、立项一批校企合作攻关项目。加快推进山东(济南)智能仿真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学生实习实训质量。三是推进职普融通。探索实施和总结推广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课程互选、资源共享、学习成果互认的经验,支持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建立职普融通需求平台,实施普通内开设职专班、职业学校内开设综合高中班,满足高中有职普融通需求学生的合理转移,满足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多样化成才需求。
编辑:朱荷宇